藥之不及,針刺不到,必須灸之
艾草性能:溫經通絡、益氣活血、祛寒止疼、升陽舉陷補虛固脫
適用範圍:瘦身去脂、去斑去紋、腰肌勞損、腰腿疼痛、骨質增生、脊椎側彎、椎間盤脫出、胃脘疼痛,咳喘、面癱、痛經、失眠、肩頸酸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虛、肝功能失調、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癥有特效。
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古人認為 “藥之不及,針刺不到,必須灸之”,那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得了病之後,如果吃藥不見效,針刺不見好的話,必須要用灸,可見,這個灸是比藥和針更加有效的方法。
我們平常總是說針灸、針灸的,就以為這個“針”和“灸”是一回事。其實 這個“針”是針刺穴位,而這個“灸”呢是燃燒藥草來薰烤穴位,這是兩種方法。
而這個艾葉,中醫認為是純陽之物,特別能夠驅逐寒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現代研究也發現,說艾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中有一種近紅外線,它對人體的穿透深度,最深能夠達到10毫米,它能夠激發人體細胞能量,幫助疾病恢復。而且這個艾灸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穴位的要求並不是那麼精確,它的熱力不僅滲透力特別強,而且能把周圍的穴位都刺激到
通常認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復合作用。而且兩者治療的範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說艾灸的一種神奇的療法,因為它的確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猶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
《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
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相關閱讀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tw.img.webmaster.yahoo.com/450221/ystat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