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古代灸法扶陽化瘀、延年益壽的經驗作了回顧,對現今保健灸法增進內分泌功能、提高免疫能力、調整機體微量元素、改善微循環等臨床和實臉研究結果做了總結,並根據自已的觀察,對灸法杭衰防老作用予以肯定,認為灸法在防病保健、延緩衰老方面具有理論和實踐之依據。

古代醫家,以灸為法,扶陽化瘀,延年益壽,每獲良效.今之實驗研究結果,亦證實其功。故用灸法抗衰防老,具有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依據。

 

古代醫家有豐富的用灸法壯陽補虛的成功經驗.據文獻記載,灸任脈的神闕、氣海、關元,督脈的命門、大椎,膀胱經的膏育、腎俞、志室,胃經的足三裏等穴,均有補腎填精助陽等作用。其中以臍及臍周圍諸穴最為常用.

《難經、六十六難》:“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這些愉穴作為扶陽固本之要穴而被屢屢用之。

《針灸資生經·第三虛損》云:“氣海者,元氣之海也。人以元氣為本,元氣不傷,雖疾不害;一傷元氣,無疾而死矣。宜頻灸此穴,以壯元陽,若必待疾作而後灸,恐失之晚矣。”

 

宋代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大力提倡灸法,認為“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竇氏特別讚賞並推崇應用關元一穴,並用歌括以言之:“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錢壽數更何如。”

 

李東垣認為元氣不足是人體致衰摧疾的基本因素,主張灸氣海等穴以振奮元氣.一般多取艾為灸材,因為艾葉氣味芳香,燃燒均勻,火力溫和,性能透達,具有壯陽補虛、溫通經絡、活血化痕,防病保健等作用,故以艾灸較為理想,正如清代《灸法心傳》所強調的:“保命之法,以灼艾第一。”

 

古今醫家多重視神闕(臍中)穴的應用,該穴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壯陽、防衰、延年。年代李榷《醫學入門》中載有“煉臍法”,即用藥灸臍之法,其法是將辛溫芳香走竄和活血化瘀的近二十種中藥研末填臍,週邊以白麵條圈之,然後置艾火施灸,並雲:“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凡用此灸,則百病頓除,益氣延年。”明代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亦載有類似的“蒸臍法”,“灸之無不驗”。《針灸資生經·第三虛損》中還介紹了用其他材料灸臍中穴抗衰防老、以葆青春的方法,謂曰:“舊傳有人年老兩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臍中一壯故也。”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身抗老研究院 FB,迎多多加入喔^^

 

 8d50cae08dad6d468fb7be3dd808d9a0 aba4894d212fbb1a2e477784f76cc41b  

 

arrow
arrow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