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肝病患者宜艾灸,因肝病特是乙肝的患者寒的多,艾灸可以增免疫力,促腹水消退,具有增食欲,促消化功能,增加白蛋白合成,改善微循瘤的作用。


 


1、艾灸的材料:① 艾,艾分純艾條兩種,肝病患者一般用純艾


2、艾灸的方法:在床上用舒的坐位或位,穿松的衣服以便於暴露艾灸的穴位。燃艾,手持艾的一端對準穴位1厘米左右,以皮疼痛但尚能忍受度。這種覺會隨時間而加重,不可,太遠則無效。不可太近,太近容易燒傷疼痛法忍受時則換另一穴位艾灸,以局部皮略有潮紅為好,皮肯定效。


 3、艾灸的穴位:在家自己艾灸,以用自己便於操作而又有效的穴位好。一般建議選用以下幾個穴位:


 


腹部穴位:


①神穴,也就是肚。中醫認為灸神可以這個穴位於改善食欲和促消化、消退腹水有很好的作用,大便溏的病人灸神可以促吸收,使大便成形。便秘的病人灸神可以促進腸,使大便通。艾灸很多情下都有調節的作用,而不是像物一


 


②中脘穴:取穴,可采用仰的姿,中脘穴位於人上腹部,前正中上,具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此穴。中脘穴的主治疾病:消化系疾病,如腹、腹、腹痛、腹、吞酸、吐、便秘、疸等,此外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青春痘、精力不、神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中脘穴是腑,即六腑交的地方,所以可以治六腑的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的疾病。


 


 ③天穴:天穴位於人中腹部,肚向左右三指寬處。天穴的主治病癥為:便秘、腹、腹痛、腹水、麻痹、消化不良、心想吐等


 


元穴: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上,骨上方五等分,往下五分之三,即是此穴。中古代道家非常重元,道家和的“丹田”即是指此。灸丹田可以起到補腎強壯的作用,所以灸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下肢穴位


①足三里:足三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指、邊緣。找穴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擋為止,指尖此穴。另外一種簡易找法:下往上摸小腿的外,左膝的膝骨下面,可摸到凸骨外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有另一凸(腓骨小)。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穴。足三是胃的一重要穴位,也是全身最重要的四穴位(四穴)之一,古人“肚腹三留”,就是足三可以治肚子的所有疾病,可其功效之重要。


 


②三交:取穴,患者迎正坐或仰。三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踝上三指,在踝尖正上方邊緣凹陷中。三交是脾的重要穴位,因是肝、脾、條經的交穴,所以叫“三交”,艾灸此穴,可同時調理三條經脈然就可以治肝病。


 


③公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是脾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穴位,《內經》中明確說主“鼓”,鼓就是肝硬化或肝癌出腹水以後的病


 


4、艾灸的意事


①有感法感覺溫度和痛的部位不能灸,可能燒傷


②局部皮艾灸時間不宜過長,否容易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要避免燒傷,否不易愈合。


③艾灸後要把艾條徹底弄,放在玻璃瓶中,最好子,,因艾容易死灰燃,故一定遠離易燃物,防止生火


 


艾灸治療療切,便易行,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奇效,本方法基本可用於所有肝病患者,治越早效果越好。部分患者在持艾灸一段時間後可能現轉氨酶度升高,不必緊張,一般是機體免疫力提高始清除病毒的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