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穴位養生

 

冬季,指我國農曆十、十一、十二月三個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冷,氣候乾燥,萬物凋零,陰盛陽衰,人體易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會發生變化,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冬季養生越發顯得尤為重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因此,冬季養生要首重避寒,因為寒氣是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滯,則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寒性收引,會令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靈樞.天年》中黃帝問大醫歧伯,有人不能壽終而死的原因,歧伯回答曰:“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寒,……故中壽而盡也”。其中“數中風寒”便是早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也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有損於人也”。在寒冷的冬季裏,不應當擾動陽氣,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適當加減衣著、調節室內溫度。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耗陽氣,容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會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

 

《內經》曰:“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冬季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由於人體陽氣閉藏後,新陳代謝相應較低,因而要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

 

冬季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而冬季的寒冷又最易傷腎,如不注意保養,則會出現周身骨骼拘急、抽搐、活動不利等中風症狀,還能引起各種虛寒性的性功能障礙。因此,冬季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而養腎應首重滋陰。

 

《內經》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並不是說春夏補養陽氣,秋冬補養陰氣,而是春夏人們喜歡吃寒涼之物,陽氣易受傷害,需特別注意保護好陽氣,而秋冬季節,人們注意溫養陽氣,而喜食辛辣之品,以及火鍋等,在南方吃這些東西正好可化解寒濕之氣,不會上火,而在北方,本來冬季乾燥,多食辛辣之品則會耗傷人體內的陰津,很容易化燥傷陰,因此,冬季養生既要溫陽還要注意不能化燥而適當的滋陰。

 

所以,在冬季要以避寒、防燥、滋陰為養生的原則。堅持每天艾灸刺激關元、腎俞、和太溪等穴。

 4899c226b1c43787d49046c2170c4f2c

 

1e03db148181b6b435721ae1b8852d38  

 

 ef831a8cb539a1a8141d28b3f560aa6a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四橫指),為任脈穴位,小腸募穴,是足三陰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古今均作為保健要穴,可培腎固本,調氣回陽。關元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於此。故灸此溫熱之氣,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元陽,為全身之真陽,是五臟六腑陽氣活動的動力,是周身陽氣之源,源足乃支流長也。

 

《針灸大成》曰:“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猶子午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統於前,主一身之陰;督率於後,主一身之陽。任督相通,乃溫熱之氣循經溫腹暖背,通達周身,迴圈不息。而艾灸補陽之力更著。因此,灸關元以回元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氣歸根之意。艾灸此穴,可持點燃之艾條,距皮膚兩釐米處對準穴位,以可耐受為度,時間10分鐘即可。

 

腎俞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左右兩指寬處。與命門穴相平,為腎氣所聚之處。是延緩衰老的要穴,按揉該穴可具益精補腎之效。《玉龍歌》曰:“若知腎俞二穴處,艾火頻加體自康”。由於自我施灸不便,可採溫灸盒艾灸方法,如每天堅持,可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臟的血液迴圈,加速腎雜質的排泄,修復腎功能,有助於維護腎臟的健康,起到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的作用。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拷貝盜用必究。】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 艾傳出去 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  
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達人 的頭像
    艾灸達人

    艾灸中醫養生保健研究院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