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並不為我們本身意志所操控,而是自動地調節消化或血液循環、呼吸、排泄等全身功能的神經。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借這兩種神經的相互抗衡,相互諧調,而達到全身機能的平衡。具體地說,交感神經緊張時,可促進心臟跳動,而使脈搏速度增加、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相反地,交感神經受抑制,副交感神經緊張時,心臟跳動變緩、脈搏減少、血管擴張、血液循環不佳、血壓降低

自律神經失調多與焦慮、緊張、憂郁有關,定期作息、運動、正面思考等都有助於緩和自律神經失調。

全身器官都布滿了自律神經。若一混亂,受這些神經支配的心臟、胃、腸、血管及其他器官的活動,就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我們的身體便會出現各種癥狀。我們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症,就是指這些情況。
①全身的狀:倦怠感、疲勞感、發熱、肥胖、消瘦、手腳發冷等。
②精神方面的狀:不安、緊張、焦慮、喪失意識、失眠、記憶力減退等。
③肌肉或神經方面的狀:頭重、頭痛、肩膀酸痛、腰痛、手腳發麻等。
④循環器官方面的狀:心悸、呼吸困難、脈搏不規律、手腳發冷、高血壓、浮腫等。
⑤呼吸器官方面的狀:氣喘、咳嗽、打嗝等。
⑥胃腸方面的狀:食欲不振、腹痛、下痢、便秘、胃有重壓等(自律神經失調也易引起胃潰瘍)。
⑦皮膚方面的狀:多汗症、無汗症、特應性皮膚炎、圓形脫發等。
⑧泌尿、生殖器方面的狀:尿頻、夜尿、陽萎、生理不順、更年期障礙等。
⑨耳、鼻、口方面的狀:目眩、耳鳴、神經性鼻炎、流鼻血、唾液分泌異常等。
以上的自律神經失調狀,只是概略提一下,若一一列舉,則有很多很多。

艾灸取穴
神闕穴(俗稱肚臍眼)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會,介於中、下焦之間。古為經氣之匯,五臟六腑之根本,從臍部給藥,有健脾、溫腎、回陽救逆,和中理腸,行氣利水、散結通滯、強腎調經、保健強身、防治百病的作用!

神闕穴2  

百會穴,頭頂正中。主治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挺、久瀉久痢等。

c06e8b1aa57d9aa5eb1870c2fe0c599b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取太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太沖穴;或者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後,即是太沖穴。

f6e0ef96bdf1a3dc61f48990b071a11f

足三里穴,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臺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乾。《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裏里,壽至二百余歲。”

c86b37f78523201e6180866073997de5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為急救穴之一。

2b2a01d44414aad31884dc43eae521e0

關元穴,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註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

0c2e2221b5938c41a0dc98dd264380a7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身抗老研究院 FB,迎多多加入喔^^

8d50cae08dad6d468fb7be3dd808d9a0 aba4894d212fbb1a2e477784f76cc41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達人 的頭像
    艾灸達人

    艾灸中醫養生保健研究院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