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艾灸
時間:5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脈:大椎、腎俞;任脈:關元、神闕

 

進入立夏,也正式進入了艾灸黃金期,各位灸友們可要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時段,除自灸還應幫助或建議家人艾灸保健補陽,為下面的秋收冬藏累積本錢,能這樣做就是《內經》裏說的“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了。

 

“立夏小滿二節。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滿者,地面上熱滿也。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此時地面陽熱小滿,不止舊年降沈的陽熱,升現出來的關系。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

 

《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則倦怠:因體內積存的陽氣大量發散出去,內虛所以人身容易倦怠,故夏天運用艾灸等補陽養生法,補充所失掉的陽氣後人則不易疲倦)。交秋冬則健康也。“交秋冬則健康也”是指居住地的陽熱,能夠順應秋冬季節降沈的地區。若季節反常的地區,如南方某些地方入秋不涼反熱,或入冬不寒反暖的則人身未必健康,反而易得一些時令病如冬溫等病,故艾灸養生也應時時依據當地氣候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內經》裏面有“春夏養陽”這麽個提法。這個春夏養陽的養生方法,對於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這是古代幾千年實踐得出來的一個非常正確的結論。

我們中醫講究治未病,治未病並不是說治那個沒有病的人,而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遏制它。因為人是自然界大氣所生萬物的其中一種,人的身體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規律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所有的動、植物都要遵循這個規律。那麽冬天,積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後,到來年開春,陽氣慢慢生發,這個時候冬天的動物也醒來了,一些植物開始慢慢生長、萌芽、發育,這是一個階段。然後到了夏天,陽氣又進一步生發。所以春天和夏天,耗費的陽氣最多。人的生命,以及動植物的生命,也是依據這樣一種情況生長、發展,也要消耗很多陽氣,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強調養陽了,要不斷地補充、保護陽氣,就是因為陽氣消耗特別大,你不要再傷害它。其實陽氣這個東西,不僅是春夏要養陽,一年四季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傷害它。


通過以上資料,按照古中醫《內經》的養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們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發的,多處於外熱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就知道如何來養生了:首先生冷寒涼盡量少吃最好是不吃;進入空調冷氣房要注意保暖,沒有必要空調風扇少用或不用,盡量讓人體順應夏天陽氣生發旺盛的自然狀態,也適當發發汗,以排出體內的寒濕邪氣;尤其是平時就是虛寒濕的虛弱體質,氣血兩虧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腳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艾灸還是以強壯脾腎這兩個先天根本的要穴為主,可以堅持艾灸無病長壽8要穴,其中強壯腎的穴位可適當多灸,如關元,氣海,湧泉,神闕。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云:“治少年房多短氣[少年過度房事縱欲傷腎後少氣無力],鹽灸臍孔中二七壯”[約十四壯。艾炷大小和壯數應依體質和對艾火的耐受度為準]);還可以加灸命門,八髎,腎俞,築賓,太溪,三陰交等穴;脾虛者還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平時容易氣虛疲勞者多灸百會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極效;薰耳灸和坐薰灸也是很好的補陽排寒濕灸法。大家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當的穴位施灸。

以上是我艾灸養生的一點心得,謹供諸位艾灸同好參考。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aba4894d212fbb1a2e477784f76cc41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達人 的頭像
    艾灸達人

    艾灸中醫養生保健研究院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