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神經麻痹  葦管器灸


 


溫管灸,是用葦管(或竹管)作為灸器向耳內施灸的一種方法。因用葦管作為灸具,所以也稱葦管灸。因用葦管作為灸具,所以也稱葦管灸。首載于孫思邈所撰之《備急千金要方》:“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氣泄。一頭內大豆一顆,並艾燒之令燃,灸七壯。”古代醫家主要用於中風口口咼的治療。現代不僅在灸具的製作上有較大改進,治療病證亦有所擴展。另外,近年還出現一種肛管灸法,亦屬溫管灸法。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患側耳道口)。




 


阿是穴的存在有兩個講法:


 


1.相傳在古時有中醫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無意中按到病者某處,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緩。醫者於是在該處周圍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這裡,是這裡了。」醫者加以針灸,果然使病程轉好。於是把這一個特別的穴位命名為「阿是穴」。


 


2.根據中醫學著作《千金要方》裡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成痛處,即雲阿是。灸刺借驗,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說,用針之時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話,扎在合適的地方,如果能夠達到效果的話就可以。這些特殊的痛點就稱之為「阿是穴」。


阿是穴也可能是禁針的穴道。如爬山後,承筋穴會痛,屬阿是穴。扎針,就有大麻煩。


 



(二)治法

先應製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臥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皮膚溫度約升高2~3℃,瀉法則用嘴輕吹其火,補法則讓艾炷自然燃盡。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


 


【主治病證】


葦管灸主要用於:面肌癱瘓、耳聾耳鳴。


 


【注意事項】


 


1.溫管灸有較為明確的適應證,故臨床應用時要注意對症治療。


2.溫管灸的灸具,目前尚無批量生產,醫者可就地取材,並從臨床實踐中不斷完善。


3.施灸時要防止艾火跌落燒壞衣服或燙傷皮膚。


 


目前應用的葦管灸器有兩種,一種是一節形葦管灸器,其葦管口直徑0.4~0.6釐米,長5~6釐米,葦管的一端作成半個鴨嘴形,另一端用膠布封閉,以備插入耳道內施灸。另一種是兩節形葦管灸器,其中一節放艾絨段,口徑較粗,直徑0.8~1釐米,作成鴨嘴形,長4釐米;另一節插入耳道段,口徑較細,直徑0.5~0.6釐米,長3釐米,該段插入放艾絨埠內,連結成灸器,故稱兩節形灸器。插入耳道端用膠布固定,以備施灸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