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諸病源候論·面皰候》中記載:“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齇鼻》中記載:“肺風、粉刺、酒齇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齇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外科啟玄》中記載:“肺氣不清,受風而生,或冷水洗面,熱血凝結而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中記載:“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見,先人對該病已從病因病機、臨證表現上有所認識。
近代中醫對痤瘡病因病機的研究
在傳統肺熱、風熱、血熱、濕熱等發病理論的基礎上,部分醫家先後提出沖任不調、腎陰不足、血瘀痰結等觀點,進壹步補充、完善了痤瘡的發病機理。先天不足,腎陽虧損,同源之肝臟疏泄失於條達,致沖任不調。沖為血海,任主胞胎,則血海滿盈不得時,月經前後見虛火上炎之象,痤瘡加重。腎為先天之本,主司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腎陰不足,其陰陽平衡失調,會導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過旺,早期發育,面生粉刺。素體陽盛,易熱易火,灼傷津液;腎陰不足,陰液失於儒養,日久煉液為痰,痰凝氣結,血瘀不通,發為結節、囊腫。
痤瘡的分型
各醫家以己對該病的認識,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以兩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氣滯血瘀以三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郁化熱、沖任不調以四型辨證;或從肺熱、心火、肝郁、脾濕、血瘀以五型辨證;或從肺熱、胃熱、血熱、毒熱、痰凝、沖任不調以六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郁氣結、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熱毒蘊結、沖任不調以七型辨證。此外,還有從肺胃、從脾胃、從肝脾、從肝膽、從肝腎、從血、從痰濕、從瘟病等單一證型以分辨者。
中醫則認為油性皮膚長痘痘是過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或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血熱蘊結。
艾灸就是中國傳統中醫針灸方法中的一種,是通過艾條熏炙穴位來治療疾病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青春痘患者選擇使用中醫進行治療青春痘,這種方法可以真正治療痤瘡,不會像西醫那樣只治標不治本。
1、血海定位:髕骨內上緣上2寸。主治: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癮疹,濕疹,丹毒,暗瘡(痤瘡)等。
2、大椎定位:第七頸椎棘突下。主治:清熱涼血,消炎解毒,對瘀血脈絡不通或血液過於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患有明顯效果。
3、肺腧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肺熱所致面部疾患。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讓艾傳出去FB粉絲專頁,喜歡的記得要去按下讚喔^^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達人養身抗老研究院 FB社團,歡迎多多加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