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主治】太溪穴主治的疾病有:
1、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等腎虛性五官病證。
2、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3、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4、氣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5、消渴。
6、失眠、健忘等腎精不足證。
現代常用太溪穴治療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齦炎、踝關節扭傷等;配大陵、神門、太沖、誌室主治失眠;配尺澤、魚際、孔最主治咯血;配氣海、三陰交、誌室主治滑精。
【施灸】
1.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太溪穴,在距皮膚2~3厘米處固定,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讓艾傳出去FB粉絲專頁,喜歡的記得要去按下讚喔^^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達人養身抗老研究院 FB社團,歡迎多多加入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