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語有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三九”是陰氣旺盛之時,同時也是陽氣始生之時,但陽氣在此時比較微弱,因氣溫較低,陽氣斂藏,毛孔閉塞,氣血不暢,如果不及時護住人體陽氣,就可能會讓外邪趁虛而入,導致百病纏身!中醫強調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陰陽、通經活絡、溫陽祛寒,更能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冬天的“三九灸”與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養三伏、冬補三九,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時,醫家用“三九灸”來加強和鞏固三伏艾灸療效。冬至過後,進入三九天,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開始慢慢回升。因此,有些人會選擇艾灸療法,以溫陽補氣。那麽,艾灸哪些穴位,可溫陽補氣、溫經散寒呢?
一九時間:2019年12月22日~12月30日
三九穴位艾灸是通過將艾灸的熱性跟藥性持續刺激穴位,行氣活血,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抗寒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於各類適應症的慢性病患者,這種療法的確有助於他們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天。而對於普通人群,三九時節艾灸也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一九灸:風門、肺俞、定喘
三九灸取穴:命門、中脘、神闕、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根據自身可適當選擇配穴。
古代就有“夏灸三伏,冬灸三九”之說,說明在這些節氣艾灸對人身體培補陽氣、理氣和血、調和陰陽有很大好處。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於延年益壽有很大幫助。
三九灸”的適應症:
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慢性咳嗽、體質虛弱易反復感冒者;
消化系統疾病:腹瀉、胃痛、厭食、消化不良;
運動系統疾病: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肌肉疲勞等;
同時,本療法能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具有保健強身的作用,調節亞健康狀態。三九灸後,要忌食辛辣發物,尤其是海鮮,否則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