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少汗、不出汗,艾灸取穴與方法

汗,是衡量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在診療問診的時候,也都必須要問及人身的出汗情況,醫學專業人士是很重視人身體的出汗的。但生活中則不盡然,很多人的身體出汗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狀況,但人們往往感覺著不是特別的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就並沒有那麽的重視,而是選擇了慢慢的習慣它。

汗,是人體自主排毒的一種方式,能協同二便一起將身體的毒素更徹底的排出體外。因此,民間還流行有這樣的一個名詞“汗白”,意思是說善於出汗的人,他們的皮膚往往會比較好,而且會比較白。這大概也是因為一個善於出汗的人,身體裏的毒素能更好的被排出的緣故吧。

中醫講,“汗為心之液”。可以這樣說,人體的出汗在一定程度上與人們的心臟功能是有關系的。心臟功能越好的人,身體的出汗就一定是很正常的。

正常的出汗。西醫講,當自然界的溫度超過35攝氏度後,人體的大汗腺就會開始分泌出大顆粒的汗珠。平常天氣稍熱時,人體都是由小汗腺分泌出的小汗。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他的出汗情形應該是這樣。平常安靜狀態下,身體是相對乾爽不出汗的。在開始運動時,運動量沒有達到一定的度時,他可能只是身體微微的發熱,而還不會有汗液排出。只有在運動量超過一個度時,這時身體才開始出汗,而且出汗都是很暢快的大顆粒汗。當停止運動,待身體汗慢慢乾了後,身體感覺也會是很清爽的。

生活中,有些人平常總會很多汗,哪怕是沒運動,或者天氣不是很熱時,他的身體也很容易出汗。一般他們出來的汗,摸上去都會是黏黏的,不太清爽的感覺。特別是一些身體比較胖的人。還有一些人呢,則平常很少出汗。在差不多同等運動強度下,別人已經開始大汗淋漓了,而他們卻還沒有汗出來,或者只是稍微有些許汗出。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沒有汗出來呢。象這些就都是屬於出汗的不正常,或者說是身體狀況的不正常了。

中醫對汗的定義是這樣的,“陽加於陰謂之汗”。汗,是人身陰陽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是陽氣的作用。當人體陽氣的作用力不夠時,人體是不容易出汗的。汗又稱為心之液,心按五行來講,屬於火,火為陽。出汗的狀況能反映出人體心臟功能的強弱大概也是這樣的道理吧。同時,人體的陽氣還有固護人體的作用,中醫講,陰平陽秘,人體才健康。當人體體表的陽氣比較固密時,人體就不會輕易出汗了。由此可知,人體多汗、少汗、不出汗,都與人體的陽氣有關。

多汗的人,一般都是體表的陽氣不足,固密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固護住人體體表的津液。而且他們出來的汗,一般都是很細微的、黏膩的向皮膚裏滲出來的一樣,而且總是這樣不停的向外出。特別是體胖的人,讓人感覺著他的身體好像一直都是濕潤潤的、涼涼的。這時,只要用艾灸來進行益陽固表的調理,一段時間後,這人的多汗就能慢慢的控制住。常用的艾灸方式就是穴位灸療法。以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上的大椎、命門為主穴,然後再配以強壯穴關元、足三裏。堅持灸療三個療程(七天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後休息三天),就能見到明顯的固表止汗效果了。

還有一些少汗,甚至不出汗的人,其主要問題就在於身體的裏寒較重,陽氣相當力量不足,‘陽加於陰’的這個力量不夠,不能將身體裏的津液轉化成汗液排出體表。這時,就需要用艾灸的陽能來疏通人體經脈、增益人體的陽氣,令身體裏的陽氣逐漸充盈、綿密起來。常用的灸療方式可以以背部膀胱經的臟腑俞穴為主,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然後再配以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堅持灸療多個療程後,當身體的陽氣漸漸旺盛起來了,身體的排汗也會逐步的正常起來。象這種少汗、不出汗的情形,重點是要堅持艾灸,堅持到一定的時間,身體的陽能就會漸漸的增益起來。人身的陰陽逐漸接近平衡時,身體的排汗也就會逐漸正常起來。

由此可知,人身‘汗’的關鍵,還是取決於人體陰與陽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陽氣的作用。陽氣足時,汗液的形成與排泄就能很正常。但,陽氣相對不足或身體內裏寒偏多時,身體的汗液就難以正常形成、排泄。

艾灸,既然是調節、增益人體陽氣最直接的方式,那對於人體汗液的調節如多汗、少汗、不出汗等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身抗老研究院 FB,迎多多加入喔^^

 

aba4894d212fbb1a2e477784f76cc41b  8d50cae08dad6d468fb7be3dd808d9a0

arrow
arrow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