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教你巧用艾灸對抗虛寒証


 


艾灸藥辛溫,歸肝、脾、腎經,內服可治療宮寒,痛經;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非凡的療效。


 


用艾灸經常灸命門,關元,中極,曲骨,足三里,中脘幾個穴位,每個穴位10-20分鐘。


 


命門:在背後督脈上,與肚臍對應高度。中醫謂之為“生命之門”,是因為它與腎氣相通,經常灸治這裏,具有補腎壯陽之功。在現代醫學看來,命門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調節腎上腺功能的神經節段範圍,灸治可以溫通督脈,調節與改善對腎上腺的氣血供應,腎上腺可是人體內分泌的重要指揮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與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療可以雙向調節腎上腺的功能,使體內達到陰陽平衡。


 


關元,關乎元氣的穴位,就是練習氣功時我們常說的丹田。元氣聚集的地方。從經絡上說,關元是腎經與任脈交接的樞紐。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從這裏傳遞給生殖系統。因此“灸關元可溫補下元之虛損”。


 


中極,是脾經的氣血註入任脈的地方。


 


曲骨,是肝的氣血註入任脈的地方。


 


從經絡圖上看,肚臍下一溜,都是重要臟腑與任脈的交會樞紐。關元,中極、曲骨,分別聯系著腎,脾、肝與任脈,這幾條都是關系到生殖系統的重要經絡。男性的睪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宮、卵巢,輸卵管,都靠這些經絡的氣血供養。若是這些交通樞紐的地方被寒氣凍住,生殖系統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後天之血,於是痛經,月經不調,陽痿,早泄等等問題就找上門來了。有以上問題的寒性體質的人經常灸這些穴位,可以調經養血,去病強身。


 


中脘和足三里,都是條理脾胃的要穴。中脘,就在心窩處,是任脈與胃經交匯的樞紐,常言說“得胃氣者生” ,中脘就是調理胃氣的要穴。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重備至。因此流傳著“若想胃裏安,三里常不乾”說法。這個“常不乾”,指的是種灸的特別方法,用艾灸條熏灼穴位,使該處的皮膚起水泡,又稱其為“灸花,灸瘡”,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濕祛除,使後天生化有源。常不乾因此而來有關研究發現,按摩或針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用艾灸不但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還能提高脾胃經絡的溫度,驅除寒氣。脾胃虛寒的原因,就是溫度不夠足,引起局部血管痙攣,供血不好,溫灸足三里,就可以調整解決脾胃的氣血供應。同時還能將溫熱之氣下傳到腳,引血下行,溫煦整個下肢,改善“冰腳丫子”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