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療法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以經絡腧穴理論及時間治療學為基礎。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艾灸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從而達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功效。通過灸療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如果能在每年最熱的“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解決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種淤癥、痛癥和有損容顏美麗的各種色斑問題,達到秋冬養陰、冬病夏治的目的。
艾灸療法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活血化瘀、溫補元氣、溫經通絡、消腫散結、祛濕逐寒、防皺回春、暢通氣血;針對頭痛、失眠、手腳冰冷、風濕性關節痛有顯著療效,配合國萃背穴療法,對職業病(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慢性寒痛癥有一定的輔助保健作用。
為何冬病夏治 ?
許多冬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生或發作的基礎往往在夏季就已經形成或存在,只是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之陽氣也受到鼓舞,人體皮膚腠理充分開泄,體內病邪不至於肆虐;而到了冬季,陽氣轉弱,人之陽氣內斂,遂使潛伏體內病邪蓄勢而起。因而,要預防和治療某些冬寒性疾病,應當從夏日做起,做到夏防冬病。另外,某些冬寒性疾病在冬季治療時,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如在夏季及時調治,借陽氣旺盛助藥性之力,則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麽,為什麽在三伏天艾灸能夠治病呢?它主要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起作用:
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藥物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使機體某些抗體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對一些過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二是經絡的調節作用,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效果,而且通過經脈的調整,達到補虛瀉實,促進陰陽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三是藥物本身的作用,藥物通過皮膚滲透至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通過藥物對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發全身經氣,通過微小血管的吸收輸送,發揮最大的藥理效應;
四是利用“三伏天”這全年最熱的時段,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刺激人體穴位,並通過藥物的作用,起一個良性的,有利於機體增強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扶陽有三 灸療第一,三伏天灸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於《皇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根據《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2012年三伏天具體時間:即是溫灸最佳、施灸效果最顯著的時間,三伏天溫灸是中醫利用天時,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望莫錯失良機。
7月14號是初伏,
初伏總共10天,7月23號結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