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取得原作人許可嚴禁使用

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濕性黏濁,如油入而!體內濕氣重了,吃再多的藥,打再多的針效果都不會太好!而這時候如果艾灸,就會發現祛濕太輕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珠、灸泡,正是快速祛除我們體內濕氣的表現!

 

艾灸祛濕,從脾經入手!

 

脾五行屬土,而土性惡濕,故脾喜燥惡濕。當人體長期居於潮濕陰冷環境,涉水作業或者突淋暴雨,就可能濕氣犯脾;另外內在出現問題時,脾陽不振,不能正常運化水飲,也會導致濕氣內生,反過來困脾傷脾,從而形成脾濕生成的“惡性循環”。

除濕穴位

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復,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同樣,刺激陰陵泉亦可通過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濕的功能。

 陰陵泉2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add6904d68826b9753ae01ca32ba5d40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這三條陰經的交集穴,故而得名。它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余四個手指並起來的寬度)、脛骨後方凹陷處。

1a22560ab707e187ba8f4bbca1ef62c3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間。雖然承山穴不是脾經上的穴位,但它卻是去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之一,承山穴可振奮膀胱經的陽氣,加速濕氣的運化排出。

613eec45e96df96ff24cefd4f294f180

台灣每年七八月份酷熱多雨,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裏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少吃點肉類;長期吃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仁紅豆湯來解決。喝一陣子薏仁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arrow
arrow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