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薑灸

 


【概 述】


隔薑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于薑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現代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操作方法】


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 ~ 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採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後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主治病證】


嘔吐、泄瀉、脘腹隱痛、遺精、陽痿、痛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


【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姜或嫩薑。


2.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