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隔蒜灸


 


【概 述】


隔蒜灸,又稱蒜錢灸。本法首載于晉·《肘後備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則最見於宋陳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宋代醫家陳言在所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中有較詳細的論述:癰疽初覺“腫痛,先以濕紙複其上,其紙先幹處即是結癰頭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該書還提到另一種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餅灸:“若十數作一處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在明·《類經圖翼》中又作進一步的發揮:“設或瘡頭開大,則以紫皮大蒜十餘頭,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錢,同搗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餅,置毒上鋪艾灸之 ”,發展成隔蒜藥餅灸法。


   


現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襲古代,有醫者將其發展為鋪灸(將作專節論述);在治療範圍上則有所擴大,如用以治療肺結核及疣等皮膚病證。


 


【操作方法】


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兩種。


   


1.隔蒜片灸: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約0.1~0.3cm的蒜片,用針在蒜片中間刺數孔。放于穴區,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壯後換去蒜片,繼續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鮮大蒜適量,搗如泥膏狀,製成厚0.2~0.4cm的圓餅,大小按病灶而定。置於選定之穴區按上法灸之,但中間不必更換。


 


【主治病證】


多用於癰、疽、瘡、癤、疣及腹中積塊等。近年來還用於肺結核等的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


同隔薑灸。


 



【主要參考文獻】


   


[1]鄧紅梅。隔蒜灸治療尋常疣  中醫外治雜誌 1999;(5):46   


[2]劉桂營。隔蒜灸治療急性淋巴管炎118例  中國民間療法 1995;(3):20


[3]王進喜。灸療治療肺結核53例臨床觀察  針灸臨床雜誌 1994;10(3):44


[4]李惠芳。隔蒜灸治療癤38例臨床觀察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1996;15(1):40


[5]鄭敏。針刺配合隔蒜灸療法治療急性乳腺炎的超聲觀察   針灸臨床雜誌1998;14(3):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