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垂體腫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占顱內腫瘤的10%,其臨床表現多樣,按功能分類可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體腺瘤。功能性垂體腺瘤包括泌乳素型、生長素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促甲狀腺素型、促性腺激素型和多分泌功能型,皆通過垂體腺分泌過量的激素,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非功能性垂體腺瘤則大多通過壓迫垂體或垂體周圍組織、神經等,引起垂體功能和激素水平低下,視野障礙等。目前西醫對於垂體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及生長抑素類似物、替代激素藥物等。由於手術治療可伴隨各類並發癥,復發率高,而放療和藥物治療具有明顯的副作用,且部分患者症狀無明顯改善,再加之本病勢纏綿難愈的特點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傳統中醫學雖無垂體瘤病名記載,但根據其臨床表現,現代中醫可將其歸於中醫學“閉經”、“乳泣”“頭痛”、“頭風”、“眩暈”、“中風”、“積聚”、“虛勞”等範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垂體瘤的研究日益增多,現根據垂體瘤的中醫病因病機,辨治思路,以及臨床療效研究中的個案經驗、專病專方、傳統方劑化裁、針灸等治療手段,綜述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思路和方法。

中醫對垂體瘤病因病機的認識

1.垂體瘤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腦髓失養,後天脾胃失調,氣血不足,痰濁內生,日久痰瘀互結,因果交錯,虛實夾雜而變生。其中腎精虧虛,腦髓失養為本,痰瘀互結,邪毒積聚為標。   

2.強調鞍部腫瘤的形成主要責於痰瘀凝聚,結成瘤塊,位於鞍部,阻塞脈絡,引動肝風,傷陰損陽所致。

3.總結本病多因情誌抑郁,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血行受阻,久而為積;或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痰濕內生,阻滯腦絡,痰瘀互結;或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調,氣血虧虛,血行不暢,氣虛血結,而成積塊。

4.腦腫瘤的病因病機屬寒濕之邪,致通達頭部手三陽、足三陽六條經絡之中,營血氣滯留凝,血氣內亂,痰飲上泛侵擾於腦部,邪毒癖積蘊結成瘤。

5.腦瘤病位雖然在腦,但與肝、腎、脾等臟腑有關,肝脾腎功能失調,影響及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敷布,因而濕、痰、瘀邪內生,日久化熱,積久釀毒,痰瘀毒邪互結,挾風上竄,格阻腦內,引發瘤患。

6.歸納本病病機為“木熱則脂流”,即內熱久蘊,耗傷陰血,使肝失所養,肝火爍津為痰,痰熱阻中, 風陽上僭。

7.指出本病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從整體而言是本虛(臟氣虛),包括腎虛(陰、陽、精、氣)、脾虛、陰虛、氣血虛,構成發病的病理基礎。從局部而言,無論是血清PRL異常升高,還是存在垂體病竈,均說明機體內環境發生了病理改變,例如細胞免疫活躍、相關的細胞因子或神經遞質功能增強等,是一種生物學的亢奮狀態,屬於局部標實證。

綜上所述,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病位在腦,與肝、腎、脾關系密切;病因可概括為寒濕外邪人侵,稟賦不足,年邁體虛,情誌失調,飲食不節等;其基本病機以氣滯、痰凝、血瘀、毒聚為標,肝陰虧虛、腎精不足、脾胃失調為本。

垂體瘤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歸屬於傳統中醫學“青盲”、“頭痛”、“頭風”、“閉經”、“不孕”、“乳泣”等諸多範疇。然現代中醫對本病的診治須在明確病名診斷的前提上方可進行。換而言之,當辨病為先,以病為綱,病證結合,避免誤診。而對於垂體瘤的中醫辨證分型,目前尚無統一標準。

從中醫學的角度而言,腫瘤已成,或其一旦出現臨床症狀,其症候病機之核心不外乎痰、瘀、毒三者。故痰、瘀、毒統領垂體瘤病機,痰瘀互結,邪毒積聚為本病之主要病理基礎,已成諸多專家之共識,並在治療上主張從痰瘀立論。

 

扶正祛邪,主次兼治

扶正祛邪為中醫治療腫瘤的基本原則之一,而扶正和祛邪的主次輕重上當與本病分期及病證相結合。

 

調攝情誌,心身共治

郁怒傷肝,情誌不遂,氣機逆亂,痰濁隨上逆之氣血阻滯腦竅為垂體瘤的重要病機之一,認為情誌疏導對本病的治療尤為關鍵,還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精神負擔,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培養心胸開闊、積極樂觀的性格,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灸總體而言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目前以針灸治療垂體瘤僅限於少數個案報道。用針刺結合足療辨證幹預垂體瘤 ,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沖、湧泉、合谷、中脘、懸鐘、內關、為主穴;經治後,患者各項激素指標顯著改善,頭目脹痛明顯好轉,患者視力有所恢復。

 

建議初期艾灸取穴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沖、湧泉、合谷,治療3個月後搭配關元、中脘、懸鐘、內關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arrow
arrow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