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艾條灸補瀉的基本方法及手法


艾條灸


艾條灸是以艾絨製成文條(一般叫做清艾條),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燙的方法。若用在艾絨中加入性溫芳香藥物製成的艾條進行熏灸,則叫做“藥條灸”。艾條灸的方法主要是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時,點燃的一端距離皮膚約3釐米,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左右,灸至皮膚溫熱發紅,有溫熱感,而又不致産生灼痛和燒傷皮膚爲宜。



【施灸手法】


施灸手法,是補是瀉也是很有講究的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這點,在《靈樞·背腧》中對艾炷灸補瀉就已有了記 載:“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人,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針灸大成·艾灸補瀉》篇則對古人的補瀉方法作了更詳細的說明和補充,指出:“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意思是說艾灸補益就是將艾點燃以後使其所産生的熱緩慢地傳人體內,施灸後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氣聚而不散,從而達到補其不足的目的,這就是艾灸的補法。


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意思是說艾灸的瀉法是在艾點燃之後,不斷地進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燒,所産生的熱能很快傳人體內。在艾灸以後不去按壓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機體內所藏之熱邪能隨艾火之熱發散到體外,達到驅邪外出,起到瀉熱瀉實的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的補瀉對機體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艾灸補瀉小鼠大椎穴的實驗結果顯示:穴區的溫度變化隨方法之不同而變化。雖然補法艾灸和瀉法艾灸兩種術式皮膚溫度的峰植無明顯差異;但補法艾灸皮下溫度的升高較瀉法艾灸明顯,且補法艾灸所致的溫度升高的持續時間比瀉法艾灸要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