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以肝臟損主的染病,根病原學診斷,肝炎病毒至少有5,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另外一種稱為庚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6月以上,成慢性病毒性肝炎,床上較為的是慢性乙性肝炎、慢性丙性肝炎和慢性丁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可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10%25%生原性肝癌。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積極療對患者的身健康具有重要的意。根據臨料的總結,艾灸配合湯藥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很好的效。


 


 


 


患者的床表,病毒性肝炎分個時期,即慢性活期、肝硬化期、肝硬化伴有腹水期。


 


 


 


慢性活期,病人的主要表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區隱痛、腹癥狀,肝功能常或反可伴有關節炎、炎、結腸炎、甲腺炎、心肌炎、胸膜炎及眼口合征等。部分病人有皮黝黑、行性脾大、蜘蛛痣、肝掌等表。艾灸的穴位可:脾俞、胃俞、肝俞、俞、中脘、元、足三、期、章經驗穴。


 


 


 


肝硬化期,病人常有低、乏力、心、減輕,可伴有疸,粘膜、指甲白等血表。常出、鼻腔出血,皮和粘膜有斑等出血向。時並發肝性病、肝腎綜合征、肝肺合征、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感染、肝癌等引起死亡。艾灸的穴位增加灸膈俞。


 


 


 


肝硬化伴有腹水期,病人主要表現為,中等腹水患者常伴有下肢水或可出肝性胸水。腹部查可腹壁靜脈和胸壁靜脈顯露及緊張,脾臟腫大。艾灸穴位再加灸水道。


 


 


 


艾灸,能增的免疫功能,並誘發體內細胞分泌幹擾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肝炎病毒。


 


 


 


取穴方法:


 


脾俞:足太膀胱穴。在背部,11胸椎棘突下,旁1.5


 


胃俞:足太膀胱穴。在背部,12胸椎棘突下,旁1.5寸。胃的背俞穴。


 


肝俞:足太膀胱穴。在背部,9胸椎棘突下,旁1.5寸。肝的背俞穴。


 


俞:足太膀胱穴。在背部,10胸椎棘突下,旁1.5寸。的背俞穴。


 


中脘:任穴。在上腹部,前正中上,當臍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穴之腑


 


元:任穴。在下腹部,前正中上,當臍中下3寸。小的募穴。


 


足三:足明胃穴。在小腿前外當犢鼻下3寸,距骨前指(中指)。足明胃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足厥穴。在胸部,直下,第6隙,前正中4寸。肝的募穴。


 


:足厥穴。在腹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脾的募穴,八穴之臟會


 


膈俞:足太膀胱穴。在背部,7胸椎棘突下,旁1.5寸。八穴之血


 


水道:足明胃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2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