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袁青,馬瑞玲 廣州中醫藥大學

“熱症可灸”與“熱症禁灸”是對灸法的兩種不同觀點,
大多醫家認為虛寒宜灸,實熱宜針。雖主張“熱症可灸”者大有人在,但反對熱症用灸者更沿習成風。筆者本著遵古而不泥古的思想對這兩種提法做一分析。


熱症可灸”的理論依據; 《素問·八正神明論篇》有“天寒無刺,天溫無灸”的論述,其原義為在天氣寒冷時,針刺不易得氣,故應以灸法為宜,而當天氣炎熱時,針刺得氣較易,作用得到提高,或因天氣炎熱,灸瘡發作常感不便之故,故不必專於用灸,並非是“天溫禁灸”之意。後人以“天溫無灸”作為“熱症禁灸”的經典依據,這就有充分商討的余地。

《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不僅從理論和臨床上確立了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而且把灸法的適應症擴大至治未病、急症、熱症等, 《千金翼方·卷二十八》云: “凡卒患腰腫跗骨腫癰疽節腫風遊熱腫,即急灸之立愈”;臟腑實證可施灸,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實熱施灸,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五淋,灸大敦三十壯”;陰虛內熱施灸,《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腰背不便,筋攣痹縮,虛熱內寒,灸第二十二”。上述都說明熱症是可以用灸法的。

 

金·劉守真認為灸法有“引熱外出”和“引熱下行”的作用,主張熱症用灸。實熱症用灸法屬於“引熱外出”法,寒熱格拒用灸法屬於“引熱下行”法。元·朱丹溪完善了“熱症可灸”的理論,認為熱症包括實熱與虛熱,而灸法有攻有補。並把灸法用於熱症的作用歸納為“泄熱排下”、“散火祛痰”、“養陰清熱”三個方面。《聖濟總錄》“腫內熱氣被火導之,隨之而出也”。即是說灸治是“以火導之”,使熱毒之邪移深就淺“隨火而出”,則郁結壅滯可散,熱毒腫痛可消。對已成膿者,則可用灸法催膿、拔膿。陰虛內熱可灸, 《丹溪心法》云: “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也。”從理論上闡述了其治療機理是通過扶陽來接濟陰虛,使虛火自能下行歸元。《幼幼集成》更認為灸法能“疏風解表,行氣利痰,解郁開胸”。而《灸賦》中所闡明的內容則概括了“熱症可灸”的機理: “虛熱用灸,元氣周流;實熱用灸,郁熱能療;表熱可灸,發汗宜謀;裏熱可灸,引導稱優。火郁宜發,同氣相求,開門逐賊,順氣行舟”。

 

近年來,現代醫學研究為灸法治療熱症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認為,灸能退熱、抗休克、改善微循環、防止腎功能損害,並有抗病毒和糾正流行性出血熱引起的體液因素紊亂等作用。艾灸可調整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並可顯著提高白細胞數。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灸治熱症的作用機制。

 

追本溯源,熱症“可灸”與“禁灸”是有著歷史的根源和理論基礎的。古人對這兩種觀點也沒有肯定的結論,同一書中有時會有截然相反的提法,這種例證當以《針灸問對》為其代表, “若身熱惡寒,時見躁作,或面赤面黃,噫乾,口乾,舌上黃赤,時渴,咽噫痛,皆在外也,但有一二症皆不宜灸。其脈必數,或但數,亦不可灸,灸之患立至。”但接著引用高武的話“《難經》云:熱症在內,為陽陷入陰中,取陽氣通天之竅穴,以火引火而導之,此宜灸也。” 由於熱症的範圍甚廣,是否“禁灸”或“可灸”,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不能將其絕對化,主張“禁灸”者不應對一切熱症都不用灸法,這樣限制了灸法的發展。主張“可灸”者亦不宜過分地擴大其作用,這樣才有利於灸法的發展。

 

 

艾灸達人Facebook粉絲團介紹  

 

 

 

讓艾傳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略有不同,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arrow
arrow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