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溫經散寒的功效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自《傷寒論》提出“火逆”、“火劫”之說後,針法屬瀉,灸法屬補的傳統觀念就奉行至今,其適應症多被定格為寒濕痹證,給人以一種印象那就是艾灸療法只有在虛、寒、痹、久病、偏虛證時才可使用,只補不瀉。其實艾灸療法不但分補與瀉,而且臨床灸治效應好壞與艾灸時補瀉方法的正確運用關系是頗為密切的。 

 

中醫基本治療原則是調整陰陽,使之平衡。陰與陽是相對而言的,補與瀉也是相對而言。。灸法借助灸火(或類似的其他剌激)特定剌激因子從腧穴這個“神氣遊行出入”的門戶進入體內,再沿相應經脈通道內達臟腑,直驅病所,激發了經氣、調動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的發揮行氣血、平陰陽的整體作用,是興奮(邪氣偏盛)者得到抑制;抑制(正氣虛弱)者得到興奮(也就是補和瀉的作用),有寒則溫熱而消之,郁熱則引泄而散之,血氣凝滯則溫通而行之,陽氣虛弱則溫陽益氣而補之,從而達到促使周身氣血流暢,經脈疏通,扶正祛邪,除病止痛的目的。因此,灸法本身應該是既能補虛又能瀉實,具有雙重調節作用,說灸法僅屬溫補的觀點既不附合中醫基本理論,更不符合中醫實踐。

 

如何做才能掌握施灸最佳刺激量既可達到預期補瀉效果提高療效,又可防止不良反應發生那?在中醫思想體系與治療原則指導下艾灸補瀉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施術。首先從艾灸施術本身來講。

 

補法主要選用艾條雀啄灸、溫和灸、回旋灸,其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生理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作用。回旋灸操作法有兩種:一種為平面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區或患部熏灸測試,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即在此距離作平行往復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次灸2030分鐘。亦可視病竈範圍,尚可延長灸治時間。此法灸療面積較大之病竈。一種為螺旋式回旋灸,即將灸條點燃用其端反復從離穴區或病竈最近處,由近及遠呈螺旋式施灸,本法適用於病竈較小者,以局部出現深色紅暈為宜。對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胃下垂等氣虛證、氣脫證、氣不攝血證、血虛證、精髓之虛證、心陽暴脫證、中氣下陷證、中醫虛寒證、脾腎陽虛證、腎不納氣證、腎陽之虛證、沖任虛損證等尤為適宜。

 

瀉法則采用直接灸、燈火灸這些刺激性較強的方法,使患者產生強烈的溫熱刺激是邪氣得瀉。方法有
著膚灸跟燈火灸。著膚灸有無瘢痕灸和瘢痕灸之分。無瘢痕灸,又 稱“非化膿灸”。直接灸多用於治療疔瘡癰疽、犬蛇咬傷之類、神經性皮炎、帶狀皰疹、雞眼等;扁桃體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等急性炎癥多采用燈火灸。瘢痕灸可以達到開辟門戶,引邪外出之效;燈火灸療則可以疏風解表、引氣利痰、解郁開胸、醒昏定搐。
 

 

艾灸達人Facebook介紹

達人成立出去FB絲專頁,的記得要按下^^ 粉絲專頁的資訊跟部落格不一樣,加入後可以即時收到更新資訊~喜歡艾灸的朋友可以加入喔!

另有艾灸身抗老研究院 FB,迎多多加入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灸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